2025年6月4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教院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精研教材 巧用数智”的初中英语“双新”示范校口语教学阶段研讨会。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和经验的交流,共同提升初中英语新教材口语教学的质量。 研讨会由徐教院附中的陈凤老师主持,现场聚集了众多专业人士,包括田臻教授、区教研员朱世玮老师和潘霖滋老师,以及来自市北初级中学的王萍老师团队、浦东东昌中学的王静老师团队、园南中学、徐教院附中南校和华理学区初中的教师代表。此外,柳州和甘肃的友好学校教师团队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内容涵盖了教学展示、微论坛讨论、教师评课、专家点评以及活动总结等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展示和分析,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新教材和数智技术提升口语教学质量。 教学展示 徐教院附中王青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带来的6B Unit 6 Speaking:Life Savers口语课。在课上,王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听、读、看、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完成读、写、议、交流等多项任务。有效的教学设计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素养养成铺陈出新。 微论坛 徐教院附中的王冬英和邵玲琳老师,作为六七年级新教材研修团队的代表,针对“基于素养培育的初中英语新教材口语课教学初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享。她们讨论的焦点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两位老师介绍了附中团队如何通过“内容结构化提取”和“活动阶梯化设计”来进行口语教学设计。她们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口语交际的达成和自主探索归纳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并搭建递进式的学习台阶,以推动口语教学从单纯的“教材内容传递”转变为“语用能力生成”,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语言”到“应用语言”的重要跨越。 徐教院附中南校研修团队代表袁裴雯老师分享了该校教师对数字技术赋能教学革新的实践与探索。袁老师认为数智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构建,从机械操练转向高阶思维训练。同时数智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成效提升,学生全员参与激发了学习动力,模拟对话和同伴评价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及时反馈和数据驱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 教师评课 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的曹老师赞扬了王老师课程的单元主题意识,认为其教学环节安排得精细且扎实,同时活动设计也展现出了巧妙和创新。曹老师指出,王老师能够清晰地把握教学单元的核心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得整个课堂既有序又充满创意。 市北初级中学的刘老师同样对王老师的课程给予了肯定,认为其课程内容非常扎实,特别是在搭建语言支架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多次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本课时的语用功能。刘老师还提到,王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非常灵活,采用了先学习对话再选用多模态内容的教学顺序。这种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助于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专家点评 王萍老师强调,教师应大胆地运用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教材内容。她指出,本节课的挑战在于学生对“life savers”这一话题缺乏背景知识,这使得话题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王青老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然后再补充相关内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王老师建议教师在课堂巧妙地运用科技手段,通过设置分步小任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成复杂交际任务的能力,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最终的课堂产出进行。 田臻教授则建议教师设计更多融合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她提出,在处理多模态语篇时,教师可以结构化地提供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提炼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对话框架和结构化知识。田教授还强调了在课堂上增加协助式交流和活动的重要性,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这些都是口语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活动总结 区教研员朱世玮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上海市初中英语“双新”示范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汇报,也是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通过观摩教学展示、参与微论坛讨论、听取专家点评,教师们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新教材和数智技术提升口语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推动英语教学迈向更高水平,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朱老师期待着徐汇的教师们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将精和巧转变成对和实在,找对方法和路径,实实在在促进学生口语发展。 通过今日的研讨活动,我们清晰地看到教材精研是根基,数智巧用是引擎。各项目校的积极探索,为我们的口语教学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我们将带着今日专家和同仁们赋予的灵感、思考与收获回归各自的课堂,继续前行,继续书写“双新”实践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