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登录    教师登录
  校园新闻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两校协同探索课程建设新范式:金山区罗星中学代表团赴徐教院附中开展校际研讨活动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中 薛彧楠    发布时间:2025-06-04

     

    2024年5月,在加强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的推动下,金山区罗星中学与徐教院附中开展跨区域课程建设专题研讨,通过特色课程展示与研讨交流,为五育融合背景下的课程创新提供实践样本。

    一、课程案例:从资源整合到育人创新

    徐教院附中生物教师金喆介绍的《垃圾处理中的虫战术》馆校合作微课程,利用昆虫馆资源,结合课程与实践活动,通过黑水虻幼虫分解垃圾等实践,让学生理解垃圾分类原理,形成12个探究任务的微课程体系,符合资源整合与课程创新要求。罗星中学副校长唐继伟介绍的《从田间到心间》课程,依托乡村特色,建立校村合作实践基地,通过农耕体验等课程,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并进行科学探究,实现劳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互动,为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提供乡村实践范式。

    二、专家点评:聚焦项目导向的课程优化路径

    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张红梅在点评环节指出,两校课程建设均体现出鲜明的校本特色,徐教院附中善用场馆资源构建学习场景,罗星中学巧借地缘优势开发实践课程。同时从项目研究视角提出改进建议,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定位差异,优化评价体系,并强调课程设计要符合“德智体美劳”融合要求,如在《虫战术》课程中加入劳动教育,在农耕课程中融入美学观察。

    三、校际共识:构建课程建设共同体

    两校在研讨中形成了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评价协同的三大合作方向。徐教院附中校长杨洁认为这是课程建设的实践,两校将探索“实践创新—评价反馈—课程迭代”的发展机制。罗星中学阮红校长强调课程互补性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本次活动是加强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该项目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在全市建立多个课程建设实验校,形成“资源开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管理保障”的完整研究链条,此次两校研讨为项目提供了“城市场馆资源”与“乡村自然资源”两种课程开发范式,其经验将纳入项目中期研究报告向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