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登录    教师登录
  健康导航  
  •  
     
     首页 > 学生园地 > 健康促进 > 健康导航
    传染病防控|警惕!麻疹病毒可能就在你身边
    作者(来源):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6-03

     

    麻疹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因其威胁性强,传染率极高

    也被成为见面传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既往4~7月为高发季

    儿童易感

     

    麻疹的典型病程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特点: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阶段,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但已具有传染性

    关键信息:

    • 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量有关,短则 5 天,长可达 21 天。

    • 潜伏期结束前 1~2 天,病毒开始在体内复制并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

     

    前驱期(持续2~4 天)

    典型症状: “卡他症状 发热为主,类似重感冒,但更具特征性表现包括:

    • 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 39~40℃,持续不退。

    • 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眼睛发红)、流泪、畏光(对光线敏感)。

    • 麻疹粘膜斑(柯氏斑):特异性表现,出现在口腔双侧颊黏膜,为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他症状:食欲减退、乏力、呕吐或腹泻。

     

    出疹期(发热3~4 天后)

    皮疹特点:

    • 出现顺序:从耳后、发际开始颈部面部躯干四肢,约 3 天内波及全身。

    • 皮疹形态:初为红色斑丘疹,皮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

    • 体温可达 40℃以上,咳嗽加剧,精神萎靡。

    • 颈部淋巴结、脾脏可轻度肿大。

    持续时间:皮疹持续 3~5 天后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

     

    恢复期(出疹3~5天后)

    症状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咳嗽、乏力等逐渐消失。

    皮疹消退特征:

    • 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可持续 1~2 周。

    • 退疹时皮肤可见细小脱屑,面部、躯干较明显。

    关键提示:恢复期免疫力短暂下降,需注意继发感染。



     

    麻疹病毒的传播真相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通过飞沫悬浮空中,吸入即感染。

    气溶胶传播:密闭空间中,病毒可存活数小时,不接触患者也能中招。

    直接接触传播:摸过患者碰过的门把手、玩具,再揉眼睛鼻子,病毒轻松入侵。

     

    流行特征

    季节性:冬春季高发,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易暴发。

    传播力:人群普遍易感,未接种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会发病,属于传播力极强的传染病。

    高危人群: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孕妇、糖尿病人。

     

    预防麻疹的三个盾牌

     

    第一盾:接种疫苗

    针对未感染麻疹的人群,接种具有含麻疹成分的疫苗。

    8月龄、18月龄和6岁的儿童各需接种1针麻腮风疫苗。如果不幸错过疫苗接种时间,注意2轮麻腮风疫苗查漏补种。

     

    第二盾:切断传播途径

    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患者或其呼吸道分泌物后,避免经手传播病毒。

    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肘部掩遮口鼻 ,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防止飞沫传播。

    避免触摸: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经黏膜侵入人体的机会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第三盾:远离风险区

    1. 避免前往密集场所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降低接触病毒风险。

    1. 佩戴口罩

    在麻疹流行地区,前往公共场所等必要情况下,佩戴口罩可减少病毒吸入。

    1. 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患者发病前5天和发病后5天内。



     

    关于麻疹的常见误区

     

    误区 1麻疹是小儿病,成人不会感染。

    事实:成人感染案例逐年增加,症状更重,并发症风险高。

    误区 2得过一次麻疹就不用接种疫苗。

    事实:自然感染可获得终身免疫,但未患病者仍需依赖疫苗保护。